信息中心

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入选技术案例 北京建工修复

发布时间:2021-04-01

导 读: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3号)(简称《目录》)。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具体承担《目录》的技术筛选和编制工作。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我会编制了《目录》典型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其内容真实性由申报单位负责。

 

北京建工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热螺旋间接热脱附修复技术典型应用

案例(一)

工艺路线

       污染土壤经预处理后送入螺旋加热腔体内,在螺旋运动过程中被加热至目标温度,土壤中污染物受热气化从土壤中解吸逸出,脱附尾气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主要技术指标

       修复后土壤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污染物浓度可达到土壤修复目标值,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要求。预处理后土壤含水率<20%,粒径<3cm。土壤加热温度范围150℃~500℃。

技术特点

       处理效率高,运输、组装和调试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尾气产生量少,尾气含尘量低。

适用范围

       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汞等污染土壤修复案例名称宁波江东甬江东南岸区域JD01-01-10地块(庆丰地段徐戎路3#地块)土壤修复工程

业主单位

       北京建工地产宁波房地产有限公司

案例概况

工程地址:宁波江东甬江东南岸区域JD01-01-10地块(庆丰地段徐戎路3#地块)。

工程规模:土壤修复面积16103m2,修复工程量总计67727m3;地下水修复面积10130m2,修复工程量约25356m3

投运时间:2016~2017年。

验收情况:通过验收。该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已完成,验收监测结果均达到项目确认的修复目标值,可满足后续开发要求。

工艺流程

       污染土壤输送至间接热脱附预处理车间,添加药剂调整土壤含水率,随后土壤通过装载机运送至筛分机过筛。经过预处理的污染土壤进入间接螺旋式加热器,在加热器内停留30min~60min,有机组分被热解,热解产生的气体经管道输送到喷淋冷却装置,降温并液化。热解气体经过冷凝后主要生成液相有机组分和不可凝气体,不可凝气体经过活性炭床除去残留的污染物后循环到加热器进行燃烧,提供热解所需要的能量。产生的废水通过间接热脱附的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半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联苯胺)、挥发性有机物(苯、氯乙烯)、总石油烃、农药(戊唑醇)等去除率达到95%~99%。 

 

异位热脱附修复主体设备

 

异位热脱附修复后土壤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对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大气环境治理、噪声水平等进行全程监测,结果显示本工程二次污染控制措施得当,尾气、污水处理达标,场地周边大气环境和噪声水平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主要工艺运行和控制参数
       螺旋式加热器工作温度500℃~550℃,冷凝器出水温度60℃,热脱附停留时间30min~60min。
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资约1993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996万元。
运行费用
       综合运行费用650~1200元/吨。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在预处理车间通过控制土壤含水率,节省燃气消耗量;热脱附尾水处理后循环用于气液分离喷淋,深度处理后水可用于土壤出料加湿,喷淋水和加湿水的循环回用可降低水耗。
申报单位: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是生态环境部的年度技术推广工作,《目录》紧密结合当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领域,推出经工程实践证明技术水平先进、环境效益明显、经济可行的污染防治技术,供企业和管理部门参考使用。《目录》发布后,我会配套公布《目录》技术对应的典型应用案例。

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

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典型应用案例

201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201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典型应用案例

 

相关新闻

ENGINEERING CASE